400-966-0187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额有望超过5万亿

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额有望超过5万亿
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5/10/10 10:54:31 阅读:1668
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,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。
会议确定,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,建设雨水自然积存、渗透、净化的海绵城市,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、涵养水资源,增强城市防涝能力,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,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。
“海绵顾名思义,具有可吸收性。海绵城市本身是一种新概念。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强调生态的可循环性。现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都在飞快进行,但是与此同时,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,例如,居住小区当中虽然有绿化,但是并没有与大地形成循环与连接,导致生态循环不畅。因此海绵城市即要求与大地形成连接,使雨水等能够自然地被大地吸收,形成生态化的循环,这也是大地生态性的体现。”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,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。排名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:迁安、白城、镇江、嘉兴、池州、厦门、萍乡、济南、鹤壁、武汉、常德、南宁、重庆、遂宁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。
国务院参事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强调,海绵城市不是重编城市规划,而是将其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;不是大拆大建,而是实现多层次水微循环;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,而是对大排水系统的强化和优化。
该业内人士认为,从整体发展而言,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,但建筑与大地的连接被钢筋混凝土隔绝,使生态性受到了严重破坏。因此,在建设城市时,应当注意与大地的连接,使之形成一种循环。海绵城市强调了大地可循环系统的完整性。将来,在城市发展的同时,应当注意控制与保持大地生态性的完整,形成可循环体系。如果生态植被可以与大地之间形成循环,就可以体现生态的调节作用与平衡作用,也就能创造出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生态环境。
上述人士表示,将来海绵城市的发展会显得更为重要,可能会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前提条件。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,首先应当树立一项基本观念,即把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主要目标之一。并且,可以利用法律、法规形成一种约束与限制,并利用相关规定来加以规范。另外,应加大宣传力度,让人们了解这个规划的意义,了解城市应当怎样建设才更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。同时,应当积极总结近年来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,在规划与建设专业部门的引导下,认真规划。最后,规划建设的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职责,加强管理。
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强调,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,采取PPP、政府采购、财政补贴等方式,创新商业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。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,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,使雨水变弃为用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为此,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,时间为3年,直辖市每年6亿元,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,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,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,更是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%。
有专家认为,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-1.5亿元,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投资额有望超过5万亿,将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,有望成为拉动我国投资的重要方向,也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投资风口。

Copyright 2015-2016, 版权所有 陕西飞莺塑胶有限公司 陕ICP备15006729号
我已离开,咨询请拨:13384945136 客服在线